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情况
我市现有有色金属规模以上企业8家,其中正常生产企业6家。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29.5 亿元,同比下降 3.4%,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46.1%;2024年 1-9月实现营业收入 46.4 亿元,同比增长 141.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12.1%。
(二)数转情况
按照“规上企业应诊尽诊”的原则,由县(区)组织开展线下入企诊断工作,为企业“一企一策”提供诊断报告和改造建议书。截至目前,全市5家有色金属规上企业已完成入企诊断,入企诊断完成率 83.3%(1家企业因经营状况不佳,无数转意愿)数字化改造启动率为 100%。其中高新区1家、分宜县3家、渝水区1家,改造前数字化水平等级分别为,2家L6,2家L4,1家L3,改造后计划达到水平等级为1家L7,3家L6,1家L5,计划投资金额超 1500万元;遴选了1家企业进入标杆示范企业储备库,目标培育为“小灯塔”转型标杆。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推进体系不断健全。市级层面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各县(区)相继建立了县(区)委书记定期调度推进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数字化转型工作统筹调度力度。全市上下出台实施《新余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8个专项支持政策,整合扶持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二)宣传引导不断强化。市、县(区)两级召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各类宣传对接活动近 40 场,深入宣贯省 11 条措施和市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40多家专业服务商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全市数字化转型氛围日益浓厚。
(三)转型实施不断深入。强化入企诊断结果应用,鼓励企业参考诊断报告和改造建议书,用好服务商后续改造服务;推动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企业精准对接,支持解决方案提供商组团为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针对 L1-L4 企业,突出企业业务环节数字化,推出“数字化转型服务包”,引导企业开展“小快轻准”的“微改造”“轻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家有色金属企业签订“数字化转型服务包”
(四)标杆引领作用不断显现。遴选江西宝顺昌特种合金制造有限公司进入标杆示范企业储备库,目标培育为“小灯塔”转型标杆。钢铁“产业大脑”成功揭榜省级“产业大脑”,渝水区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答辩环节,新余高新区围绕开发区集群式数字化转型主题在全省工业强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分宜工业园入选 2024 年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五)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新余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已挂牌成立,并牵头成立了市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协会和数字化转型智库。在高新区、分宜县、渝水区分别挂牌成文了数字化诊所,通过数字化诊所为企业提供“诊断一对接一改造’的全周期数字化转型服务。新余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入选江西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服务机构。
(六)“三化”推进不断深化。一是坚持政策工具多样化“渝数贷”“钤数贷”和“数转贷”等数转金融产品为项目提供担保融资。二是坚持人才队伍本地化。引导新余学院等本地院校开设数字领域专业,推动三大运营商录用本地院校及本地户籍毕业生,引培本地数转人才,打造一支不走的运维团队。三是坚持重点工作融合化。一体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科技创新三项重点工作。如推荐宝顺昌数转项目纳入央行5000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库。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转型还不够主动。部分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还不够,认为存在失败或收效甚微的风险,“不想转、不愿转、不敢转”的情况在一定程度还是存在。
(二)支撑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各县(区)现有的智慧园区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仅实现部分功能,离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有一定差距。二是行业领域专业服务商数量偏少,提供的转型路径和方案倾向于通用型、标准化服务产品,企业急需既懂产业又懂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标杆打造。重点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通过引入 OA 平台,打造 MES 系统等支持宝顺昌对标国内领先水平打造“小灯塔”企业。二是强化“诊”“改”衔接。推动入企诊断结果应用,支持服务商采用“1+N”模式(即1个牵头服务商、N家行业领域专业服务商和智能装备企业)组团为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通过整体推进,确保诊断方案的转化实施率。三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县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全面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引培一批细分领域专业服务商,切实增强本地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