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况

   2024-11-16 8260
核心提示:铜产业是鹰潭的首位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工信厅具体指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

铜产业是鹰潭的首位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工信厅具体指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1269”行动计划,全力推动铜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应用集群迈出坚实步伐。


一、注重系统化谋划,带动集群整体高效转型。

根据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要求,我市制定数字化转型两年攻坚方案,有序开展龙头引领、服务集成、转型扩面三大行动,市县两级整合各类资金2.5亿元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目前全市257家规上铜企业深度诊断率达100%,开展数字化改造铜企业207家,占规上铜企业的 81%,年底改造完成后约有50%达到L6 级以上;着力培育 80 家数转标杆、20家小灯塔、30 家数智工厂。在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下,1-9月,全市规上铜企业增加值增长14.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 12.6个百分点;规上铜企业营收达 3394. 79 亿元,同比增长 15.3%;实现利润 113.4 亿元,同比增长 52.9%;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7.1%、降幅居全省第二。


二、突出精准施策,分级分类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分级优化改造路径。针对L3-L5 目标企业,公开遴选出48 款通用型“小快轻准”产品,创新推出6个共性场景、2个月交付、投入30万元内的“623”数转模式,让企业转得起、用福上、针对16级以上目标企业,按照“设备自动化、管理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三步走路径,实施“百企技改”设备更新行动,贯通ERP、MES 等应用系统。

二是分类提供解决方案。针对铜产业“哑”设备较多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铜加工工艺流程分别提出了差异化解决方案,其中铜冶炼工艺侧重于物料损耗的数据采集,降低能耗和物料损耗,提高成材率;铜细线工艺侧重于人机协同作业,实现从原料上线到成品下线的全程自动化;铜管、铜箔工艺侧重于打造全过程溯源系统,着力破解传统工艺对工人经验的依赖,数字化改造后企业人均生产效率和人均利润平均提高 18%、15%。

三是积极探索“链式改造”实践模式。支持三川、保太等龙头企业以商业订单驱动供应链企业改造,推广钲旺科技、中易微连等典型场景运用,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企业观摩现场会,带动行业企业“看样学样”,力争两年实现规上铜企业L3 级以上全覆盖。


三、完善服务供给,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是构建转型问诊体系。

建立市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县级数字化诊所、企业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聚集中国泰尔实验室等28家专业机构,积极提供技术验证、应用推广、供需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二是培育壮大数字化服务商。按照“服务本地化、本地化服务”,引入和培育了摩尔元数、小手软件等14家优质服务商,实行1个月蹲点诊断、3个月入驻改造,建立赛马制比拼、阶梯式奖补机制,着力解决懂产业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产业“两张皮”问题。三是建强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建设“小快轻准”应用平台、数字化转型水平监测平台、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等6个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产业链批量化改造。


四、聚合产业资源,打造数字化转型优质生态。

一是创新特色金融产品。探索推出“数智贷+工创贷+供应链金融+现代产业引导基金”的全链条金融工具,我市铜产业转型金融标准被人民银行总行列入国家级行业标准研制名单,今年以来累计为472 家企业提供资金826 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7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 20.4%、增速居全省第一。

二是揭榜建设铜产业大脑。采取江铜引领、电信服务、服务商支撑的多元协同模式,推动与省内铜企业、行业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加快形成能力组件、企业服务、供需对接等核心能力,精准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推进数字园区建设。全市各开发区、园区全部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经济指标预警监测、企业用电实时监测、安全态势感知等应用系统,提升园区高效协同水平,鹰潭高新区获评工信部数智化运营园区试点示范。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推进会为契机,全面落实省工信厅两年实现“智改数转”全覆盖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兄弟地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全方位纵深推进铜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先进铜功能材料及应用集群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江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创工业强省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